车内异味“三源头”
车内异味产生的原因众多,其中较为显著的包括内饰材料散发出的异味、人为活动造成的异味,以及空调系统产生的异味。
新车购置不久,一旦开启车门,便能明显感受到一股较浓的塑料与橡胶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源自车内装饰,涵盖了仪表台、车门、座椅等众多塑料部件及皮革覆盖物。
除此之外,在生产这些内饰时所选用的各种添加剂以及粘合剂,还会持续不断地排放出带有气味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而使得车内出现令人不适的异味。
车内异味主要源于装饰材料的污染和一些不良驾驶习惯所导致的污染现象。例如,皮革座椅套、地胶以及化纤材质的坐垫等,都可能会释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此外,车载香水摆件中若使用的是劣质香水,其中所含的化学香精也会造成污染。若有人在车内吸烟、饮酒或进食,这些行为同样会留下难以消散的气味。尤其是食物残渣若未及时清理,霉变后更会散发出令人不悦的异味。
空调产生的异味主要源于空调系统长期未清洗,导致蒸发箱与风道内积聚了众多污垢和灰尘。在这样的潮湿环境中,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滋生,进而发生霉变,从而产生令人不快的异味。这种异味往往会让驾乘者感到极度不适,甚至可能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
车外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车内空气质量造成影响。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诸如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同样会污染车内的空气环境。另外,在雾霾天气中,开启车窗会让车内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超过标准。尽管这些污染物不会立即引发疾病,但若长期大量吸入,将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看影响
有些挥发物是“高危分子”
若车内气味过于浓烈,这或许暗示着车内污染物含量已超过正常水平,然而仅凭嗅觉是无法准确判断的;要评估车内空气质量,需关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含量。
在汽车行业,VOC涵盖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这八种化学物质。其中,苯和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明确列为一级致癌物质,而其他六种则被归类为二级致癌物质。然而,截至目前,尚无确切的研究能够证实车内异味与癌症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
VOC的生成与汽车的生产工艺及零部件密切相关,其中对影响较大的包括汽车仪表板总成、车门装饰板、地毯、车顶、线束以及座椅总成等,这些部件通常由塑料制成。除此之外,汽车顶棚的复合胶、门板插件的粘接胶,以及PVC表面的油漆等,同样会排放出一些污染物。
我国对车内空气质量制定了严格的标准,2011年,国家颁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2017年,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共同推出了一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即《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8种挥发性污染物的浓度限制进行了重新规定。同时,对于苯、甲苯等致癌物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控制要求。苯的浓度限制值已从先前的0.11毫克每立方米降至0.06毫克每立方米,而甲苯的限制值则从1.10毫克每立方米调整到了1.00毫克每立方米,以及其他类似的变化。
测空气
空气质量不能靠自测
车内空气中的异味较为浓烈,这可能是由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超过了标准限值。为了确认车内空气质量是否符合标准,部分人选择在网上购置便携式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车内空气质量检测遵循一套严格而科学的程序与规范,对车辆内部的清洁、摆放、预处理、封闭以及采样等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要求,同时对于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试验环境的稳定性以及设备测量的精确度也提出了极高的标准。因此,消费者手持设备在车内所采集的数据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设定了详尽的规范:要求进行空气质量检测时,需在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正负1度、相对湿度保持在50%正负10%的专业整车气味仓内进行;待车门车窗开启静置6小时,随后关闭车门车窗,继续静置16小时。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均规定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10mg/m³,然而,《指南》的限定条件是在车辆封闭16小时后测量挥发量,而《标准》的限定条件仅为1小时内的平均值,其标准远低于《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
消费者若对车内空气质量有所疑虑,可选择聘请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汽车空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然而,必须留意的是,务必核实该检测机构是否具备中国计量认证(CMA)的合法资质。
除异味
汽车散味宜疏不宜堵
车内虽有异味,尚不足以引发疾病,然而那令人不适的气味仍旧干扰着驾驶者的感受。若想迅速消除车内的不良气味,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技巧。
首先,务必确保车内空气流通且干燥,特别是针对甲醛这一物质,温度与湿度对其挥发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在夏季驾驶前,不宜急于开启空调,而应先打开车门车窗,进行几分钟的通风,之后再继续行驶。
若采用活性炭来吸附甲醛,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需将其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晾晒,以便将有害气体释放出去。
其次,在挑选车内装饰时,饰品的选择需格外谨慎,务必购买环保材质,切勿因贪图便宜而选用低劣商品。
第三,在使用香水或空气清新剂、净化剂等化学合成产品时需谨慎,因为它们自身就含有一定程度的污染成分;若这些物质与车内空气中的气味相混合,往往会加剧不适感。
第四,新车出厂时的包装必须被拆去,以防原本能够消除的污染在车内逐渐积累并加剧,进而引发空气质量问题。
从根本角度来看,要防止购买到污染物含量超标的车辆,是解决空气中异味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在选购汽车时,消费者除了要关注其性能表现,还必须向生产厂家核实,汽车的生产部件是否满足国家的相关环保标准和法规要求,同时要确认这些部件是否由低气味、低挥发性、污染度小的材料制成。(健康时报记者 李超然)
参考资料:
《室内甲醛的危害与防治措施》一文,作者为杨振洲和蔡同建,发表于《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3年第19卷第6期。
《乘用车内部空气质量评估标准》(GB/T 27630—2011)
③《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18883-2002
清洗地毯规范及操作:北京力能清洗保洁公司1、地毯清洗服务价格地...
市面上毛毯品种繁多,各式各样的地毯风格各异,适合不同的空间用途,而不...
部分办公场所的装饰设计中,会选用在地面上铺设地毯,这样做不仅能保持清...
地毯材质贴图地毯材质哪种好消费水平持续攀升,如今众多家庭装饰中地毯...
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田野里那些形形色色的小花小草你还能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