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起天津地毯技术传入,20世纪30年代达辉煌

2025-07-13 8:03:49 地毯知识 admin

19世纪中叶,清廷皇宫与西北地区的民间织造技艺,早已将裁绒地毯的制作技术带到了天津。进入20世纪初期,天津的地毯制造业在技术革新方面走到了国内的前沿,并逐渐演变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关键商品。

1893年,即清光绪十九年,天津地毯在路易斯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了一等奖的殊荣,随后,它又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成功摘得了金质奖章。

清代老地毯

清光绪年间地毯

清代老地毯技术_天津地毯历史_天津家居地毯

民国时期天津庆生恒毯工厂手绘地毯图样

自19世纪60年代起,天津解除海禁,转而成为通商口岸,地毯业在天津逐步繁荣起来。一战后,众多外国资本家在天津租界设立洋行,专门从事地毯出口业务,这促使天津迅速崛起为全国最关键的地毯生产与出口中心。进入20世纪30年代,天津地毯工业迎来了其辉煌的巅峰,其出口量位居全国之首。至1937年,地毯出口已占天津海关出口货物数额第二位。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数据显示,1916年天津地区共有地毯厂和作坊13家,拥有织机398台。然而,到了1929年,这一数字已激增至303家,织机数量也攀升至2749台,工人总数达到了11568人。这一显著的增长引发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地毯的狂热追捧,天津地毯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从而使得天津赢得了“地毯城”的称号。

1926年,我国地毯出口量达到了654.72万海关两,其中天津口岸的出口量高达638.01万海关两,这一数字占据了总出口额的97.45%。到了1929年,天津的地毯生产厂家已增至105家,而生产地毯的小型工坊则遍布整个天津城。其中规模较大的厂家超过200家,拥有2749台织机。到了1937年,天津地毯厂家的数量进一步增加至300多家,出口产量更是攀升至13591公担。

解放军成功解放天津之后,该市的地毯制造业迎来了新生。在解放之前,天津地毯的图案设计仅有“京式”、“美术”、“彩花”以及“素凸”四种样式。到了1953年,新设计出了“敦煌式”图案,而1956年又推出了“东方式”。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工人进行织造,地毯的设计开始由小稿转变为大稿。

1964年伊始,天津地毯公司设立了工艺美术研究室;到了1972年,整个行业的设计专业人员数量增至130名以上;他们还研发出了包含“青铜、汉画、蔓草、花鸟、锦绣”等120种古典风格的图案的新产品。产品上市后,迅速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品牌。自八十年代起,天津地毯制造业顺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演变,秉持“在传承中求进步,在借鉴中求创新”的理念,主动动员众多设计师深入挖掘和梳理传统地毯的图案,同时融合现代绘画、印染、雕刻等艺术技巧,创造出“古典风格、古纹风格、京派风格、园林风格、敦煌风格”等一系列既保留传统风韵又迎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地毯新图案,从而使天津地毯的图案风格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系统化的趋势。天津市地毯研究所引入微机辅助设计技术,显著提升了地毯图案设计的效率,其工效增幅高达近千倍。这一技术革新还带动了天津地毯产品种类的显著增长,产品线从原先的16种扩展至如今的72种。尤其是经过市场调研,成功研发了多种新型地毯产品,包括运用新材料制成的牦牛毛地毯、黄麻地毯、棕毛合织地毯以及针刺化纤地毯;以及采用新工艺生产的“津环毯”、“宇环毯”和“盘金毯”;此外,还推出了具备多种功能的羊毛阻燃地毯、仿古旧地毯、可折叠拼接的地毯、旅游专用毯以及礼品毯等一系列创新产品。

天津地毯至今仍享有国际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