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地毯将亮相盛会,莫卧儿帝国与中国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2025-08-12 18:10:38 地毯知识 admin

展品:印度地毯

原产国/地区:印度

Mughal时期的手工业,主要分布在印度,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纺织品、陶瓷和金属制品等,这些手工业在当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传统。

展区:品质生活展区

展位:6.2A4-06

阿克巴大帝,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代统治者,让人难以相信,他在十六世纪征战期间掳获的波斯匠人,最终促成了印度地毯的卓越声誉。五百年后,享有盛誉的印度地毯将跟随东道主,亮相在中国一场极具全球影响力的活动上。

莫卧儿帝国与中国有着深厚的过往联系,其建立者巴布尔是察合台突厥人,其母系源自成吉思汗家族,成吉思汗曾率军进入印度,攻占了古印度西北部的信德和西旁遮普地区,巴布尔因为自身带有蒙古血统,将国家称作“莫卧儿”,这个名字源自波斯语,表示蒙古的意思。

但是,莫卧儿帝国主要因第五代皇帝沙·贾汗而闻名,这位统治者于阿格拉,也就是印度北方邦西南部的地方,为了纪念逝去的皇后,建造了那座享誉全球的泰姬陵。

十六世纪末期,阿克巴皇帝于拉合尔和阿格拉两地兴办了织造毛毯的工场,这些工场由从俘虏中获取的波斯名匠掌管——由此开创了具备实质内容的印度手工织毯产业。此后,在莫卧儿王朝各代统治者治下,手工织毯产业持续进步兴盛,在印度北部区域逐渐构成体系。

莫卧儿帝国存在了三个世纪,最终消亡了,不过地毯制作这门手艺却保存了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是印度这个多元文化国家里,非常少有的所有人都认同的事情,那就是手工编织的地毯在印度,大家对这种手工艺品看法一致。

缘起:阿克巴的艺术

在进博会品质生活展区,印度手工地毯,其图案十分考究,针法非常细致,颜色又极为鲜明,堪称巧夺天工。

阿克巴统治期间,印度地毯的纹饰已经相当精美,这主要归功于他的艺术造诣,他自幼跟随由父亲从波斯聘请的导师研习绘画,登基后极力推动绘画技艺的发展,供养了众多画师,宫廷每月定期举办绘画展览三到四次,每场展览他都会亲自鉴赏并给予奖赏。

在这种情境中,地毯上绘制再华丽的图样也并非罕见。阿克巴朝代的地毯已开始运用棉线和真丝相间的编织技巧,并且在深红色基调上点缀蓝色、绿色等其它色彩,大体上延续了波斯的设计手法。

这是一张阿克巴时期的地毯照片,上面的花纹以装饰性图画为主,其设计通常由擅长绘制细密画的艺术家来构思完成

他的儿子贾汗吉尔继承了父亲的艺术才能,他愿意出重金购入任何符合他审美偏好的画作,并且能够说出一件合作作品中所有参与者的姓名,贾汗吉尔本人也是一位画家,他对顶尖微型画的特点非常了解。

王室的品味往往决定时尚走向,那个时期,印度地毯上开始出现更精细的图样,复杂的装饰,乃至水彩画作,同时制作地毯的原料也出现了更新换代,其中最受追捧的材质非帕什米那莫属,这种山羊绒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能够通过在背后打结的方式,让绒毛与地毯基层紧密结合。

贾汗吉尔执政期间,莫卧儿绘画不再受波斯艺术风格约束,其创作逐渐摆脱外来影响,转而以印度传统美学为主导,呈现出新的艺术特征。

而地毯的设计风格也遵循了这个逻辑。

盛极:沙·贾汗的泰姬

波斯地毯图案高清大图_印度手工地毯历史_莫卧儿帝国地毯艺术

沙·贾汗作为第五代统治者,其掌权时期见证了莫卧儿帝国的辉煌岁月,同时也是印度编织地毯技艺达到顶峰的阶段。

随着织造技术不断精进,采用真丝或帕什米那纱线制作的地毯触感极为柔软,类似鸭绒的质感。优质真丝与纱线的运用,让地毯每平方英尺内拥有超过两千个绒结。那个时期,地毯装饰图案以花卉为主。

这体现了沙·贾汗的审美——他在红砂石构筑的红堡之中,布置了众多大理石壁柱,柱体上镌刻着繁复的花卉与人物图案,并且点缀着红、绿、黄、蓝、紫等色彩斑斓的宝石,与灰白色大理石相互映衬,光彩照人。

沙·贾汗极擅长展示奢华和繁复的装饰,这种手法在他建造泰姬陵期间表现得最为突出。

泰姬陵是皇帝沙·贾汗为已故的爱妃建造的陵墓,该妃子原名姬曼。印度人称呼她为泰姬,她拥有波斯血统,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性情温和,擅长诗歌、绘画和音乐。沙·贾汉在尚未登基时,曾因与父亲贾汉吉尔产生分歧而被流放。流放期间,姬曼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为他排解烦恼。正因如此,沙·贾汉对她极为宠爱,凡事都听从她的意见。两人结婚18年里,姬曼共生育了14个子女。1631年,她于归途中诞下最后一个女儿,随即在布尔汉普尔的帐篷内逝世,享年三十八岁。

临终之际,沙·贾汉问她,倘若她离世,他该怎样诉说对她的深情,又该如何表达那份爱意。

泰姬表示,如果陛下不希望她被遗忘,就请不要再娶妻,为她建造一座坟墓,使她的名字能够流传后世。这样的话,她此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沙·贾汉为了建造泰姬陵,远赴国内外招募技艺精湛的匠人,又从遥远的地方开采质地优良的大理石,调动超过两万名劳动力,经过长达二十二年的辛勤工作,花费了六千多万卢比,最终成功打造出一座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

史书记载沙·贾汉感情专一,同时记录了那个时期的帝国,经济财政体系濒临瓦解。

泰姬陵

衰败:奥朗则布的统治

于是,盛极而衰。

第六代君主奥朗则布亲历了莫卧儿帝国最后的辉煌时期,与此同时,印度地毯行业的发展也步入停滞,几乎毫无起色,其材料、设计和色彩等要素均沿袭了前代的模式。

这种冷漠的气氛来自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奥朗则布掌权后,他彻底转变了莫卧儿帝国的本质,他查封了印度教寺庙的田产和财富,他命令撤换了各级税务机构的印度教会计和文书,他重新向印度教徒收取被阿克巴取消的什一税,他禁止印度教徒骑马、坐轿、乘象,也禁止他们举办宗教庆典活动。

印度教徒并非奥朗则布唯一针对的对象。锡克教第九代领袖同样在1675年被奥朗则布处决。这位领袖的儿子哥宾德·辛格作为继承人,建立了好战的“卡尔沙”神权政权,并要求其追随者永远铭记摆脱莫卧儿统治的愿望。

从此,循环不息的镇压和复仇成为了锡克历史的底色。

当前社会,宗教与族群冲突激烈,受信仰影响深远的长条地毯创作几乎停顿,唯有制作小型地毯的生意持续繁荣。

历史没有因为奥朗则布的勤奋和尽职尽责而给予回应,不过它仍然珍视印度地毯这项手工艺的技艺,也延续了这份始于五百多年前的本真——戎马生涯中仍充满诗意的阿克巴皇帝为这份本真的肇始提供了最恰当的说明。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