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毯之乡江孜:千年技艺传承,织就多彩生活画卷

2025-08-15 18:14:04 地毯知识 admin

藏毯凭借其与众不同的样式、色彩鲜艳丰富、民族气息浓郁深沉且地方特征显著而享誉全球,在藏族民间艺术瑰宝的展示中,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非常吸引眼球。

从日喀则往东开车超过九十公里,就到了享有“藏毯之乡”称号的江孜。当地藏毯编织的历史非常悠久,江孜镇上到处都能听到织布机的声音,每家每户都在忙着编织,这正是这项古老手艺不断延续的有力证明。在加日郊区的老街,藏毯编织艺人敏吉的家中,她正和同伴们围坐在织机旁,双手在繁复的经线中熟练地来回移动、拣选、系接,一张绣有美好图案的老式藏毯,在她的操作下渐渐成形。“不离家工作”是江孜藏毯行业的显著特点,众多居民从本地的藏毯作坊领取任务,在自家进行编织,使手艺的延续与日常起居和谐共存。现在,江孜只有两家藏毯作坊,掌握关键技艺的匠人有一百多个,然而,从事编织的匠人们却散布在城镇乡村,形成了一张沟通传统与谋生的纽带。

央视记者申杨表示藏毯陈列馆展示了藏毯的历史演变,三十年代至二零一零年藏毯在色彩形态工艺方面改动不大,真正革新出现在二零一四年,编织技术取得新进展,立体编织的布达拉宫图案依据照片制作,这种立体藏毯的编织方法令人好奇

江孜索日巴藏毯创始人旦增称来表示,他们要实现的这种具有立体感的藏毯产品,涉及两大领域的创新,一是在编织层面,他们在传统藏毯的穿杆式连环八字扣工艺上,对打结方式和结构进行了改进,以此获得更佳的光影效果。在此基础上,借助染色技术的最新进展,能够实现同色系内七种色彩的逐步过渡,视觉穿透感也更为出色。

旦增称来坦诚说明,景象立体组合并非最终目标,人物形象编织才是现今藏毯工艺的顶峰。

藏毯编织技艺_江孜藏毯_高档波斯地毯

江孜索日巴藏毯创始人旦增称来表示,光小孩的一个肩膀,编织工艺更为精巧,难度更高,并且为了实现光影的丰富变化,选用的色彩更加多样,光肩膀部分就运用了二十多种色彩,以此营造出较为逼真的立体观感。

旦增称认为,技艺创新的根本在于维护传统。藏毯的根基是藏族文化,一旦失去这种精神和形态,就等于失去了特质,更会丧失在国际舞台上的立足之本。江孜制毯技艺历史悠久,2006年,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江孜藏毯还与土耳其地毯、波斯地毯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名毯”。如今,新兴技术的进步使藏毯为更多人所熟知,"一对一打造"的订单持续增长,只需要提供一张图片,就能制作出具有立体感的藏毯,让这种文化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进行推广。

江孜索日巴藏毯的创始人旦增表示,目前他们的制作工艺已经能够完全满足“一对一量身打造”的要求,不过生产数量却总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现在启动了“江孜藏毯振兴方案”,推行不离开家乡就能就业的方式,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当地居民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有效提升了产品市场的需求。

江孜藏毯正在迅速实现产业化的进程。目前,当地两家藏毯制作公司和二十二家编织合作组织的年营收总额已经达到一千二百七十六万零一百元。与此同时,邻近地区大约八百四十六户农牧民借助藏毯行业,经由参与制作、加工等流程获得了经济收益的提升,从而构建了“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协同增长格局。民族风格和传统工艺一旦交汇,匠心构思又结合了当代革新,西藏手工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在高原地区正日益宽广,正在编织出新时期的灿烂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