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为何百年前成中国地毯主产地?传统手工地毯渊源几何?

2025-08-23 18:08:16 地毯知识 admin

天津位列中国近代工业重要发源地之中,当地轻工业在百余年前的历史中率先开启了中国工业进程,其中地毯制作是天津特色产业之一。天津为何能在世纪初期,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地毯制造中心呢?

传统手工地毯

从何而来?

地毯能让人感到舒适平和,也为环境增添艺术气息。地毯的来历非常久远,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220年,中国毛织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到了东汉,中国织毯工艺中开始运用栽绒编织方法。1404年建城设防的天津,为何在早期就能发展起地毯产业呢?天津文史研究者李琦琳透露,此事需从华北地区的崛起讲起,清朝中期,一些织造地毯的省份将地毯进献到京城,在这种形势之下,地毯加工的工场开始设立。“到了清朝末年,在北京居住的德国人把地毯赠送给德国的同乡,当地民众十分欣赏,由此产生了向外部售卖的必要。李琦琳表示,西方大国对中国毛毯的需要持续上升,很多织毯作坊在国内四处开设。

宫廷地毯

1923年的调查资料表明,北京那时候有206家地毯作坊,工人数量达到6834人。不过,在那个时期,要把北京出产的地毯运往天津出口,必须承担起两地间的运输成本,并且在途中还要支付多项税费。为了降低成本,许多工厂开始逐步迁往天津。当时天津作为中国的关键商业城市,不仅具备港口的便利条件,同时还有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支持。这也是推动天津地毯行业快速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种形势之下,众多地毯制造企业纷纷在天津设立生产基地、购置房产、进行资本投入并展开业务拓展。天津的地毯制造水平持续提升,曾一度成为国内地毯对外贸易数量最多的城市。地毯行业的繁荣壮大需要为数众多的生产人员,同时也要求数量可观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中介服务人员,众多从业人员的日常开销带动了服务业的进步。1937年,天津被日军占领,地毯行业受到毁灭性影响。战争结束后,产业规模严重萎缩。1946年《河北省银行经济半月刊》资料表明,同年3月,天津重新开工的地毯作坊不足三十家。

未来的方向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天津的地毯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并且,在被称为“地毯之乡”的武清崔黄口镇,大约有一半的居民家庭以地毯制作作为主要职业。

其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制作地毯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材料,包括布料、线绳、着色剂、粘合剂等,就已经通过大运河往来往来的商贩,汇集到崔黄口镇许多不同的村庄里。这些材料有的会转手给别人,有的则留在当地加工,地毯制作相关的工艺知识因此慢慢在这个地方传承了下来。

传统织毯老物件

手工栽绒地毯_天津地毯历史_天津传统手工地毯发展

周新亮是新发地毯公司的掌舵人,现年六十二岁,自幼便深受熏陶,对于地毯有着极为深厚的了解。

1986年,周新亮正式踏入地毯领域工作,那一年镇上拥有四家核心制造企业,分别是男毯厂、女毯厂、腈纶厂以及毛纺厂,为了实现产业规模扩张,镇里决定将这四家企业整合为一个大型的总厂,周新亮就是在那个时期加入该厂,负责开拓业务。

四家企业合并为一,本意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暴露出诸多问题。这几家企业业务种类各异,生产环节差异明显,难以统一管理,因而运作效率不高。周新亮表示,当时乡镇方面决定再将企业划分回四个独立单位,而彼时的周新亮正面临一个困境,他加入公司时合并已经完成,随着企业调整,他失去了工作位置。周新亮后来收到镇里的通知,被安排到男毯厂担任业务科长职务。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他下班后就向工人们请教相关技术。制作一块手工毯,需要经历纺纱、染线、砍活、平活、剪片、洗活等二十个制作环节,每完成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十几位工人的手,而一个工人每天最多只能完成1.2平方英尺的产量。手工织造地毯,劳动力费用昂贵,生产规模有限,短短两年内,周新亮负责的男士毛毯公司便陷入困境。与此同时,采用混合工艺的女毯企业却呈现增长态势。彼时,身为男士毛毯厂生产主管的周新亮承受巨大负担,觉得现状不可持续。为此,他转变观念,前往北京、河北、上海、江苏等区域寻求业务机会。但是,订单到手后,客户指定的地毯样式各有不同,这让当时的技术人员感到棘手。周新亮于是从外面聘请师傅到工厂工作,让他们在干活的同时,也指导厂里的技术人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到半年的时间,厂里的技术人员就熟练掌握了一种新的地毯制作工艺。

1998年,公司进行了重组,法定代表人可以选择负责整个企业,或者独立创业。那时候,已经在地毯行业工作了十几年的周新亮希望保留工厂的员工,并且继续从事地毯生意,于是拿出了家中所有的钱,但仔细计算后,仍然缺少四十多万块钱。在朋友们的帮助和资助下,周新亮逐渐把自己的工厂开展了起来。不断进步,借鉴同行的有益做法,将其付诸行动,在革新的过程中,周新亮还思考着如何在保证地毯品质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开支增加收益。每开发一种新材料,他都要进行长达半年的反复测试,并非每次都能获得预期效果,但他从不气馁,而是继续探索。依靠周新亮的精心管理,企业成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挑战。自主设计、制造、售卖,从零星纤维到完整地垫,每步环节都凝聚了地毯制作者的无数心血和精力。经过反复的往来,反复的整理,一块块精致的地垫在他们手中逐步完成。

当前社会不断进步,天津地毯行业遭遇了若干困境,诸如部分古老手艺逐渐消失,经典图案面临湮没,面对这些状况,国内首家专门展示地毯艺术特色的文化场馆织采宫-崔黄口国际地毯文化展览馆,填补了国内地毯领域展览设施方面的不足。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副镇长龚建兴表示,崔黄口镇是地毯的重要产地,需要深入探究地毯的历史渊源,当地计划每年举办地毯专题会议,邀请业内专家齐聚地毯博物馆,要将新型材料、创新工艺以及当代科技手段运用到地毯制作中,这代表了地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