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地毯虽好,但成本高?新研发的智能枪刺机器人或能解决

2025-06-29 18:03:15 地毯知识 admin

提及手工地毯,人们往往会想起阿拉伯、波斯等地区,然而,纯手工编织的地毯价格不菲,在当前市场上,手工地毯的多数品种实际上是手工枪刺地毯。传统枪刺地毯的制作依赖手工刺绣,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技艺娴熟的工人每日工作量有限,平均只能完成两三平方米的刺绣。加之熟练工人数量的减少以及用工成本的持续攀升,传统枪刺地毯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近期,瑞鑫集团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携手研发的手工地毯全数字化智能枪刺机器人,有望为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手工操作费时费力

枪刺地毯是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得名的,它通过包括工枪刺、涂胶、挂底布、平毯、片毯、洗毯、回平、修整等十几个步骤精制而成。在制作过程中,工人需手动将地毯绒头纱植入特制的胎布,巧妙地组合各种色线形成精美的图案。随后,在毯背均匀涂刷胶水,并附加底布,最后手工进行包边。地毯的图案虽普通,色彩却多达十余种,制作过程大约需要一至两个月。枪刺地毯以刺枪替代了传统手工编织,显著提升了生产速度,使得高品质的手工地毯得以实现量产。此外,枪刺地毯在手工操作下,与机制地毯相比,不受长度和宽度的限制,更适宜于宽幅产品的制作。

然而,由于地毯枪刺工艺依赖人工操作,其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这种工艺,简言之,就是运用类似枪械的工具,将上过色的毛线绣入棉布之中。至于要绣出的图案,需在布料表面勾勒出轮廓,其制作过程与十字绣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依据客户所提供的图案来制作版型,并同时启动毛纱的染色工序。随后,我们将制作完成的版型印制在布料上,再将印好的布料悬挂于木框之中。紧接着,我们便开始了地毯的刺绣工作,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扎活。然而,这一环节却是手工地毯制作过程中耗时最长的部分。通常情况下,每位工人每天只能完成两三平方米的刺绣工作,而对于复杂图案,每天的刺绣量甚至不足一平方米。这是阳信瑞鑫集团副总经理、诺瑞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在介绍时的说法。

机器人能以一敌三

据调查,瑞鑫集团将手工地毯视为其主要业务之一,该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鉴于手工编织地毯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质量难以稳定,以及招募熟练工人困难以及工人老龄化趋势等问题,该公司决定与东华大学携手,着手研发全数字化智能枪刺机器人,以应用于手工地毯的生产。

手工地毯生产自动化技术_手工地毯全数字化智能枪刺机器人_枪刺地毯机器人

该设备融合了计算机及数码控制技术,实现了地毯编织的自动化,不仅大幅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而且具备编织速度快、织出的地毯质量优良等显著优势。在操作与维护管理上,它也显得尤为简便,一人便能够轻松操控多台设备。这种机器人能够熟练且迅速地完成地毯的编织工作。操作机器人的技术人员阐述道:“目前机器正处于调试之中,一旦正式投入使用,每台机器人便能替代至少三名技艺娴熟的工人。”

阳信瑞鑫集团与东华大学携手研发的手工地毯全数字化智能枪刺机器人,旨在弥补我国手工机刺地毯生产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不足。该机器人采用电脑控制枪织设备,具备速度快捷、刺织品质优良等显著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地毯行业多元化产品的生产需求。据调查,目前国际上尚无此类机械控制枪头的设备,而我国则完全依赖人工手工操作,这不仅使得劳动强度极大,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手工地毯编织领域引入的全数字化智能枪刺机器人,凭借计算机与数码控制技术的支持,实现了地毯编织的自动化。这一创新不仅大幅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地毯的品质。该设备标志着地毯行业从传统的手工编织和手工机刺工艺,成功迈向了数码控制的现代化阶段。

校企抱团为创新

科技创新不仅依赖于科研实力,更需要一个灵活的创新体系支撑。瑞鑫集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一场产学研的对接活动中,与东华大学成功牵手,共同组建了研发团队。企业对工艺技术了如指掌,而院所则在机械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优势。谈及与东华大学的合作,黄涛表示:“团结协作至关重要,校企合作贡献良多。我们项目团队实行课题负责人责任制,充分运用项目单位所具备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优势,将研发的技术迅速应用于大规模生产,从而加速技术和产品开发的进程及时间。在产品生产环节,我们主要依托项目单位的生产设施,并将部分专业加工任务委托给专业厂商,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生产。”研究成果得以迅速在产学研用平台上实现转化,这为技术成果的转化营造了有利的环境并配备了相应的支持措施。

黄涛指出,校企合作若想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市场驱动和利益共享机制。若仅是单方面的合作,缺乏利益共享和驱动力,则难以持续。他们依靠创新思维,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联合,汇聚创新力量,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这种创新模式或许能为众多企业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