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撷英】天水丝毯:蕴藏东方文化密码,见证丝毯艺术繁荣

2025-06-29 18:05:30 地毯知识 admin

非遗撷英】

天水丝毯:蕴藏东方文化密码

何喜田

这艺术源于内心深处,它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瑰宝。在不断的传承之中,每一代人都带来了新的创意,它亲身感受并目睹了中国丝毯艺术的兴盛与辉煌。

它,就是有着“软黄金上的雕刻”美誉的天水丝毯。

千年技艺凝聚手艺人的智慧

甘肃省博物馆中藏有一块东汉时期地毯的残存部分,历经沧桑岁月,它仍旧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在汉唐时代就已流行的丝毯编织技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诗作《红线毯》中曾描绘:“选用红丝,精心缫丝后清水煮沸,挑选丝线,红蓝染练。染成红线,其红胜过蓝,织成香殿之毯。”这首诗所赞颂的,正是当时安徽宣州进贡给朝廷的华丽红线丝毯。

丝毯,顾名思义就是用手工编织的真丝挂毯、地毯等丝织物。

丝毯以其真丝的温润质感与图案的华美细致,展现了精湛的编织艺术魅力。作为中国丝毯北派艺术的典范,天水丝毯历经千年,色彩丰富,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汇聚了无数编织者的辛勤与智慧。

天水,地处古丝绸之路东端的关键位置,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资本,这为丝毯的制作创造了极佳的先决条件。天水生产的丝毯继承了宫廷贡品的传统风格,并运用了手工八字形打结栽绒的技艺,这种工艺在业内亦被称为手工打结丝毯技术。所谓的八字扣工艺,即是指前位与后位的线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一个八字形状。正因拥有这项与众不同的技艺,天水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了我国丝毯制作与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

自汉唐时期起,历经明清,天水地区的一些编织作坊在采用八字结栽绒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了剪刀片剪制丝绒图案的方法。栽绒完成后,丝穗较长,需注意层次感,随后通过片剪工艺进一步加工,从而使得图案呈现出浮雕般的艺术质感。这种工艺,宛如园林中的修剪,让丝毯的制作技艺首次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自此,天水丝毯的独到制作手法才得以基本确立。

天水丝毯的纹饰分为仿古、艺术和波斯三种风格。其中,仿古风格以吉祥长寿、和谐自然为设计理念,其样式与色彩均彰显出古风古韵的特质。这类图案中,不乏八宝、四翼、花卉、龙凤、禽兽、雷纹、蟠螭纹等经典元素,亦融入了古代狩猎、农耕等生活场景。此类丝毯最早可追溯至清朝乾隆时期,深受王侯贵族、文人墨客以及商贾的青睐。艺术挂毯的图案广泛融入了人物肖像、壮丽山川、珍稀禽兽、敦煌壁画中的元素、飞天形象以及琴棋书画等题材,力求毯面呈现出逼真的美感与古典的雅致色彩。这类艺术图案的丝毯最初源于敦煌莫高窟隋代洞窟的壁画,画面中的飞天舞者仿佛在地毯上轻盈起舞,宛如仙子般飘逸。而波斯风格的图案,则主要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树木、叶子、藤蔓等自然形态。在色彩搭配上,以波斯红宝石色和孔雀绿色作为核心,经过不同颜色与层次的叠加与转变,创作出了题材多样、内容繁复的丝毯作品。不论何种图案,一旦融入天水丝毯之中,无不鲜明地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风貌。

天水丝毯制作工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丝毯_国产的手工真丝地毯

复杂工艺凸显艺术独特性

丝线,价值连城,质地柔韧如金,更兼其织造出的艺术品具有鲜明的浮雕效果,由丝线编织而成的艺术挂毯,以其华丽与珍贵,享有“一丈之毯,价值千两之丝”的美称。在天水丝毯这一手工编织艺术形式中,选用上等的桑蚕丝或柞蚕丝作为主要材料,经过图案设计、绘制、配线、织造、平整、剪裁、整理等共计21道精细工序,每一道工序均需手工完成。在创作过程中,编织艺人必须展现出非凡的耐心与毅力。每一件丝毯的制作,常常历时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最终完成。

彩丝茸茸,香气飘逸,细腻的线与轻盈的花朵交织,仿佛承载不了其自身的美。历经岁月的洗礼,天水丝毯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情感与文化内涵。2014年,这项传统的织造技艺荣获殊荣,成功跻身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扩展名单之中。

天水丝毯若要达到200道以上的工艺标准,其经纬线必须选用桑蚕丝制作。尽管100道工艺水平已是当时的天水丝毯所能达到的最低标准,尚不足以展现丝毯的极致魅力,然而它却为天水丝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借此良机,设计团队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相继推出了400道超薄型水洗丝毯等一系列创新产品。据调查,制作一幅丝毯往往需要挑选超过一百种颜色的丝线,经过精心搭配和混合,能够形成400至500种不同的混合丝线,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一数字甚至能突破千种。正因如此,这种传统且精巧的工艺,使得天水丝毯在艺术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展现传统技艺的多元魅力

天水丝毯的制作工艺严格遵循着既定的技术规范和图案设计标准,织造出层次分明的不同厚度,并通过片剪雕刻技术凸显毯面的主要纹饰,进而营造出立体浮雕般的艺术效果。刘静波及其团队作为这一技艺的传承者,在长期实践中,既忠诚地维护着天水丝毯的传统特色,又勇于采纳现代美术的理念。三十余年间,他们不懈地寻求突破,持续地推陈出新,使得天水丝毯的图案特色和地域文化底蕴更加突出。在题材的广度上,他们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名胜古迹以及自然景观,极大地展现了传统技艺与地方文化相融合的艺术风采。以葡萄图案为例,这是他们尤为钟爱的画作,不仅因为天水葡萄的盛名,更因其清新脱俗的气质、高雅的品格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中国传统绘画与丝毯工艺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一经问世,便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喜爱。

天水丝毯以其华美的光泽、高超的技艺以及深邃而饱满的色彩,在我国的手工丝织艺术领域内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传承人对传统丝织工艺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与革新,使得天水丝毯在传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浮雕与装饰绘画的元素,推出了具有“软雕刻”特色的创新产品。这些新品通过浮雕工艺、浮雕锻造和浮雕制作,展现了独特的风格。这种创新不仅为传统丝织工艺美术的深度创新提供了美学理论支持,而且以其独特的特质,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极具价值的美学贡献。青铜器、其上的纹样以及秦文化的深厚底蕴,还有石窟中的深刻印象、留存于心的记忆以及丝绸之路上的风云变幻,这些源源不断的题材,经过精心设计、大胆夸张和巧妙变形,最终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创新代表着突破,亦象征着进步。《华夏图腾》在第42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美术品交易会上荣获了银奖。作品《兽面纹》在第10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审会上斩获了创新设计一等奖,并且在第43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美术品交易会上夺得了金奖。而《珠帘凤翔》则在第9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赢得了中国艺术精品银奖。

今日,散发着无尽魅力的天水丝毯,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绚烂画卷,向世人呈现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代表着天水手工艺者以独特的方式,倾诉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怀念,以及对这片土地最深沉、最绚丽的回馈。

或许,这一缕缕丝线之中,蕴含着东方文化的奥秘;那一幅幅古朴的图案之中,亦藏着其精髓;而一代代艺人的传承与创新之中,更是承载着其发展的脉络。